智能溫濕度監測是檔案管理發展的必然與趨勢
檔案庫房溫濕度監測的目的是實時監測檔案館內的溫濕度情況,以確保檔案庫房內保持科學合理的溫濕度范圍,以有利于檔案資料的長期、完好保存,以發揮檔案資料的作用。根據相關數據,多數蛀蟲和霉菌的生存溫度在10℃以上,低于這個溫度,害蟲即喪失活動能力和停止繁殖,而濕度在65%RH以下,多數霉菌就不能正常發育。因此將溫度控制在18℃,濕度應控制在50%RH-65%RH之間,這樣可以抑制害蟲、霉菌的生長繁殖,有利于書畫紙張的保養。倘若將相對濕度較長時間在45%RH以下,紙張又會因干燥而脆裂,造成物理性朽壞。所以,保持相對濕度50%~65%RH以及10~18℃的溫濕度環境,是對書畫保存的一個嚴格要求。
為達到以上要求,溫濕度監測網關主機需要實時采集各庫房內的溫度、濕度數據,將數據上傳到控制站,并接收控制站下達的各種控制指令,自動打開或關閉空調、除濕機、加濕機等外圍設備,實現對各庫房內的溫度、濕度自動調控。
溫濕度主站同時負責對數據進行綜合分析,下達各種控制指令到各控制器;主控微機實時顯示、存儲各庫房溫濕度數據,還可進行數據統計、打印報表等功能;統計報表主要包括生成庫房的日報表、月報表、日曲線、月曲線等。
監測系統中關于溫濕度監測點數
關于對于檔案庫房多大面積設計一個溫濕度監測點的問題,我們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考慮:
(1按檔案房建筑設計的布局考慮。
對于流通性好溫濕度較為一致的大面積的檔案房,可以結合具體情況以30平米設計一個監測點。對于面積不大但作獨立使用的單元間,原則上只需要設計一個監測點即可。
(2 按監測區域重要性的不同,監測面積也會不同。
一般監測場所,按30平米設定一個監測點,對于重點監測和監測場局部溫濕度變化較大的地方,監測密度要適當加大,以保證所獲取的數據能反映出此區真實的溫濕度狀況。
(3) 總之,檔案管理部門應從多方面綜合考慮,結合自身實際情況,客觀、科學、合理地確定監測點數與監測面積。